【行业观察】深入探讨虚拟制作的工作流程
作者:漫联卡通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22/4/22 16:28:26
随着业内传统内容创作者与新兴内容创作者对内容消费者的争夺战愈演愈烈,整个影视行业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创作压力,涉及拍摄、视效、后期制作人才与制作资源。新冠疫情的爆发让行业情势愈发严峻和复杂,具备虚拟制作能力可能会成为内容创作者们的竞争优势。
什么是虚拟制作?
深入探讨虚拟制作的工作流程
01.
初期阶段
推销预演"Pitchvis"
「推销预演」用于从脚本里视觉化的展现出其中的创意或序列,然后将其转变为预告片,用于向投资人和制作公司进行推销。推销预演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实用工具,能轻松传达愿景,帮助项目获得资金,点亮项目启动的绿灯。
02.
预演"Previs"
03.
制作阶段
虚拟制作新技术
02.
预演"Previs"
03 技术预演"Techvis"技术预演一般在预演之后进行。当预演序列创建好之后,就可以执行技术分析以告诉团队该如何在现实环境中拍摄出影片。在预演阶段捕获的所有技术信息,如镜头类型、摄像机高度、绿屏大小、车辆速度等,都会以图表和可视化的形式加以呈现,并附上实际的测量数据。
04 运动控制"Motion Control"当技术预演过程中准备好了技术数据后,就可以将其发送到物理摄像机中。然后就可以按照所需的确切规格执行预先计划好的镜头。实际上,此过程是将数字摄像机(虚拟摄像机)的运动传递到了真实摄像机上,以便在现实中重现镜头的拍摄。由此允许了导演精确地控制摄像机移动,并多次重复的进行拍摄。通过运用相同的摄像机运动分多次拍摄多个元素,之后,即可很轻松的将不同的片段合成在一起了。
05 SimulcamSimulcam最初是为詹姆斯卡梅隆的影片《阿凡达》而发明的,这是物理和虚拟摄像机的融合体。此摄像机能将身着动捕紧身衣的真实演员的表演实时叠加到虚拟场景上,由此在捕获运动时,即可使用运动追踪的结果。这意味着电影中的CGI桥段也可以像普通的真人实拍场景一样进行临场指导了。
06 虚拟化快速原型"Virtual Rapid Prototyping (VRP)"电影制作中的虚拟化快速原型制作是预演过程之后的又一进步。此技术充分发挥了虚拟制作技术,使得小型工作团队能够实时地利用身着动捕服装的演员,来计划、拍摄和完成序列的剪辑。由此便可以快速搭接出序列(完成拉片):利用VRP方式,整部影片都能轻松的完成预演,由此创作出全片的推销预演,以此来测试影片的市场性。
07 虚拟资产部门(VAD)"Virtual Asset Department (VAD)"现在许多的超级大片都是在逼真的虚拟环境,而不再是真实场景中进行拍摄了。例如,Jon Favreau执导的《奇幻森林》(The Jungle Book)其实并没有在丛林中实地任何一帧画面。当然,这也就更需要虚拟艺术部门能在制作设计师的指导下,去创建CG资产和虚拟世界,以供导演使用虚拟摄像机进行探索。如果虚拟环境基于真实位置进行创作,则虚拟制作团队可以去实际地侦察位置,进行测量,然后精确地重建出比例正确的数字版本。 08 摄影测量法"Photogrammetry"如果想要拍摄的是无法轻易通过计算机生成的内容,那可以使用摄影测量法创作。从本质上来说,这涉及了从照片中提取信息,再以数字方式重新创建。如果能够访问需要从中生成模型的复杂片场设置或道具的照片,则此方法将会非常有用。利用摄影测量不仅能节省大量时间,而且还能为操作虚拟摄像机的人员创造出更加精确的体验。
04.
后期阶段
后期预演"Postvis"